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考點:赫爾巴特與杜威的區別
- 時間:
- 2021-12-30 11:18:37
- 作者:
- 曾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赫爾巴特
一、人物簡介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與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后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二、地位
1、科學教育學之父(奠基人):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的出版,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同時,普通教育學具有雙重理論基礎,倫理學和心理學,倫理學為其教育目的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心理學為其教育方法論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他被稱為科學教育學之父。
2、傳統教育之父(代表人物):與杜威的新三中心(現代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相比,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被稱為舊三中心(傳統三中心),所以他又被稱作傳統教育學之父(代表人物)。
3、現代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是夸美紐斯之后教育學發展的又一個分水嶺似的人物,他為教育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故其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
易混淆辨析:教育學之父、近代教育學之父-夸美紐斯
三、著作
1860年《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
易混淆辨析:1632年《大教學論》--夸美紐斯--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四、主要思想
1、(一原則)教育性教學原則:赫爾巴特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學原則,他提到“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由此指出任何的教學都具有教育性。
2、(兩基礎)赫爾巴特的教育學是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他認為倫理學起著價值規范的作用,為教育目的的確定提供著依據。
3、(三中心)傳統三中心:赫爾巴特特別強調教師的地位,提出“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口訣:教師在課堂上教教材
易混淆辨析:新三中心:杜威提出“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口訣:學生在活動中學經驗
4、(四階段)赫爾巴特提出四階段教學理論,即: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其四階段教學理論的提出標志著教學過程形式階段理論的形成,同樣,也標志著班級授課制的發展成熟。口訣:小明聯系小方
5、赫爾巴特強調教育應該為社會的需要服務,教育應奉獻人的社會價值,所以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社會公民,為了社會培養良好的公民,所以赫爾巴特也是“社會本位論”代表人物。
赫爾巴特思想口訣:一、二、三、四好公民
1.【單選題】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譽為“傳統教育代表人”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的是( )。
A.赫爾巴特 B.康德 C.洛克 D.杜威
解析:A。赫爾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學》是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規范的學科的標志。規范,強調的是科學。所以,赫爾巴特又被成為科學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提出了三中心,相對于杜威代表的現代教育三中心而言是傳統教育的代表,所以又被稱為傳統教育的代表人。
2.【單選題】19世紀以來,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被引入教育研究,提升了教育學的科學性。將心理學的統覺觀念用于教育學,強調教育學科科學性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裴斯泰洛奇 C.赫爾巴特 D.康德
解析:C。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的出版,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同時,普通教育學具有雙重理論基礎,倫理學和心理學,倫理學為其教育目的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心理學為其教育方法論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他被稱為科學教育學之父。
3.【單選題】赫爾巴特的“三中心”除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外,還有( )。
A.教學中心 B.學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課堂中心
解析:D。赫爾巴特教育思想中傳統教育三中心分別是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杜威
一,人物簡介
杜威。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及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進步教育代表人物。
二、地位
與赫爾巴特不同,杜威并不重視教師的中心地位,他更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學生的生活及經驗,因此提倡現代的三中心理論,既:“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并因此被譽為是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
三,著作 其代表著作有《民主主義與教育》、《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我的教育信條》等。
四,主要思想
(1)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的改造”。
(2)教育無目的論
杜威認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3)“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愿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4)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①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與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②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5)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在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練習題:
1.提出“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這一傳統的教育觀點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杜威 C.赫爾巴特 D.斯賓塞
1.【答案】C。解析:赫爾巴特著重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教育的三中心理論: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因此,他被譽為是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題答案為C。
2.提出教育無目的論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杜威 C.赫爾巴特 D.斯賓塞
2.【答案】B。解析:杜威支持教育無目的論。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教育完全沒有目的。杜威強調教學的目的不應該是外在要求,而應該是內有的,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目的,他說,“教學過程除了它本身以外沒有目的,他就是他自己的目的。”因此,本題答案為B。
以上就是關于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考點:赫爾巴特與杜威的區別的全部內容,考生想獲取更多關于四川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四川教師資格考試、四川普通話證、四川教師資格認定、四川教師招聘以及四川教師資格證試題資料等相關內容,敬請關注我們四川教師資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