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師招聘教綜真題:學生在公眾場合講話總是出現發抖、臉紅、聲音發顫
- 時間:
- 2019-11-28 11:28:55
- 作者:
- 何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2014年下半年四川省教綜真題卷·單選題】以下關于大班教學說法正確是( )。
A.有利于尊重個性,發展個性
B.能體現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C.符合現代教育開發的潮流
D.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時間與次數有限
【2014年下半年四川省教綜真題卷·單選題】學生在公共社交場合講話,總是出現發抖、臉紅、聲音發顫甚至口吃,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的現象,這種心理癥狀是( )。
A.抑郁癥
B.強迫癥
C.焦慮癥
D.社交恐怖
【2014年下半年四川省教綜真題卷·單選題】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3——6、7歲兒童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對羞怯感
B.主動感對內疚感
C.勤奮感對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2.D
本題考查對大班教學的識記情況。大班教學模式下,學生特別多,教師很難和每一個學生有效交流,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時間和次數有限。D項正確。A項:大班教學只能從多數人的情況出發,不能很好估計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尊重個性。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大班教學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作用,體現教師為中心的理念。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大班教學不符合現代教育開發的潮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 “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學”。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
3.D
本題考查對社交恐怖的識記情況。社交恐怖,又稱社交恐懼癥,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中心癥狀是: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意回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常見的恐懼對象是異性、嚴厲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親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被批評,可有臉紅、手抖、惡心或尿急等癥狀,癥狀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的程度。臨床表現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幾乎所有情景。D項正確。A項:抑郁癥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個體有過度的抑郁反應,通常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感。抑郁癥的表現:(1)情緒消極、悲觀、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對生活的樂趣。(2)消極的認知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對未來沒有期望。(3)動機缺乏、被動、缺乏熱情。(4)肢體疲勞、失眠、食欲不振。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強迫癥是以反復的持久的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癥狀。這些癥狀出于病人內心,但不被體驗和自愿產生,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擺脫,使病人感到痛苦,與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焦慮癥是以與客觀威脅不相適應的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神經癥。正常人在面臨各種壓力情境,特別是在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也會出現焦慮反應,但他們的焦慮與客觀情境的威脅程度是相適應的。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
4.B
本題考查對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的識記情況。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3-6、7歲兒童處于主動感對內疚感階段,本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由于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兒童有可能把活動范圍擴展到家庭之外,兒童喜歡嘗試探索環境,承擔并學習掌握新的任務。此時,如果父母或教師對兒童的建議給予適當的鼓勵或妥善的處理,則兒童不僅發展了主動性,還能培養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問題感到不耐煩或嘲笑兒童的活動,兒童就會產生內疚感。B項正確。A項:自主感對羞怯感是1.5~3歲。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勤奮感對自卑感是6~11歲。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是12~18歲。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
以上就是關于四川教師招聘教綜真題:學生在公眾場合講話總是出現發抖、臉紅、聲音發顫的相關內容,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四川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考試時間、報考條件、面試時間以及相關知識,敬請關注我們四川教師資格網。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