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臨考沖刺試題(6)四
- 時間:
- 2018-12-21 14:37:46
- 作者:
- 羅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材料
劉某有一女兒劉佳,是一名小學生。劉某認為女孩上學無用,還不如早出來賺錢。遂于2011年暑假,將劉佳送到鄰鎮一個體戶處打工。開學一周后,學校老師、領導、村干部多次上門家訪,劉某拒不說明其去向,還說:“孩子讀不讀書是咱們自家的事,你們不要多管閑事。”
問題:
該材料中劉某是否有違法行為?違反了什么法律規定?違法主體是誰?應該承擔什么法律責任?(14分)
3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走得再遠,緣也不盡。“湖”是我今生最喜歡的,有水的柔情,有古典的詩意。有月的陪伴。當我腳踏獨木橋時,正是月光如華,殘荷上的殘露滑落成不可變賣的金字銀句般的文字。至樂無聲,過路的只有碧湖中的清月。
湖畔的一切籠罩在一片難以辨認的怪誕的象形文字里,明月照在松針上,仿佛一針一線地在縫補誰的春衫。撥開夜幔,邁過荊棘般的樹叢,湖邊隱約有一葉蘭舟,像凝固的音符。我信手提起一截竹子,當長篙,將自我消彌于長風短笛之中,讓大自然以我的七竅作他的洞簫。于是幽幽的湖水,深沉得把我的心也勾跌了下去。
夜色里一個音符穿過去,規矩的黑色里飽盈著看不見的色彩。忽然有一首詩飄進水的韻律里:誰沉冥到無邊際的“深”/將熱愛著/這最生動的“生”。
是的,青春的滋味是最讓我活得不夠的了。當露水沾濕我的青衫,我似乎回到了青春之初,時時流連著故鄉的湖。自我離去,日夜思之,我以琴心劍膽的情懷眷戀著那湖邊的青石座,還有石座旁叢叢的菖蒲,如同孤寂的古英雄留下的一把青劍。
是否每一個離鄉背井追尋更廣闊天地者都是心靈的孤獨者?我獨自和寂靜的湖惺惺相看.一任鄉夢蒙上我的眼簾。故鄉的湖邊有我的小屋,我的那些書卷,還有那支簫,上面印滿了我青春的指紋……我驚悸于人生的匆匆,不得不承認生命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不經意地翻翻已經起皺了。
是啊!季節將一天天涼起來了,時光將會帶我走入深秋,走入冬天。
自從那一年離開后,那一年是否太朦朧,不如雨果式的標題《九三年》之類,那一年我成了一名羈旅異鄉的旅人,我芒鞋后頭沾著故鄉的舊塵,前頭迎著異鄉的新泥,所以在我生命的路上一直蔓生著故鄉的菖蒲,猶如攜佩著一把古英雄的青劍,揮起了花與果的劍法,這其中不僅僅需要火辣辣的熱清,更需要通達的碧綠。
載我的小舟在轉彎的地方,湖水湍急,我睜大的瞳仁流溢著孩子般的眼光,“逝者如斯”的絕唱,是否千古以來就提醒我,提醒你:我們從母親的血脈中接過生命的圣水,就如接過了永無回程的船票?
夜漸漸地涼了,涼得像井。但是今生注定我與湖不是井水與井水的關系,涼又何妨,更何況我喜歡看清月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性情。我更習慣了萍水相逢,如果相遇自有緣,且容我的心不如不歸罷。
此時,明月照我,便是為我而照了,我應該空曠自己的心,讓清光沾染心岸上的每一粒散沙,置身于“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之中。
因為湖的世界,有我的嘯吟;月的家鄉有我的歸夢。倘若我是一尺素書,讓月讀出的是否無黑夜都是我的白天?湖讀出的是否一掏清涼的無悔?
一直喜歡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面對湖時,最能懂得自我的深淺,一個人面對月時,最能知道自我的清濁。
問題:
(1)文章畫線句所敘述的兩種關系的內涵各指什么?
①井水與井水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我”與“湖”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不管是“讓大自然以我的七竅作他的洞簫”,還是“幽幽的湖水,深沉得把我的心也勾跌了下去”,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感情是一致的,所表達的感情都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32、材料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怎樣評價學生的優、良、中、差呢?為此,我制定了這樣的標準:一是在大綱規定的基礎科60分以上,并能發現自己的特長且有所發展的,視為及格;二是基礎科及格或良好,特長科明顯超過同年級學生的,視為良好;三是基礎科良好,特長科大大超過同年級學生或有所發明創造的,視為優秀;四是僅基礎科及格或僅特長科有所發展的,均視為不及格;五是僅基礎科良好,或特長科單方獨進的,視為畸形發展,作降格評價。這一評價標準的實施,使絕大部分差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找到了自已成才的優勢與途徑,也使僅文化課考試分數好的學生不再自我感覺良好,從而找到了良性互補、和諧發展的新路子。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高漲,各科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總分由原來年級的倒數第二名上升到年級的第二名。
問題:
請你針對案例中制定的評價標準,談談自己的看法。(14分)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