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對比記憶教育基礎易混淆點
- 時間:
- 2022-01-19 15:47:45
- 作者:
- 曾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教師資格考試:對比記憶教育基礎易混淆點
一、孟子 VS 荀子
孟子:性善論,內發論。
荀子:性惡論,外鑠論。
二、培根 VS 夸美紐斯
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學應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
夸美紐斯:著作《大教學論》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三、夸美紐斯 VS 赫爾巴特
夸美紐斯:“教育學之父”,其《大教學論》成書于1632年,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赫爾巴特:“科學/規范教育學之父”,其《普通教育學》成書于1806年,是現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四、《學記》 VS 《論演說家的教育》
《學記》: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2.“教育學的雛形”。
《論演說家的教育》:1.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2.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
五、課程計劃 VS 課程標準
課程計劃: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準: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某門學科的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六、學科課程 VS 活動課程
學科課程:代表人物為赫爾巴特和斯賓塞,主要是學習間接經驗。
活動課程:代表人物為杜威,主要是學習直接經驗。
七、不平衡性 VS 個體差異性
不平衡性: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各方面是有快有慢,有早有晚的,因此,在教育中要抓住關鍵期,適時而教。
個體差異性:群體和群體間不同,每個學生間也不同,因此,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
八、壬寅學制 VS 癸卯學制
壬寅學制:我國最早頒布近代學校教育制度。
癸卯學制:我國最早實施的近代學校教育制度。
九、遺傳 VS 個體主觀能動性 VS 學校教育
遺傳:人的身心發展前提和基礎。
個體主觀能動性: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
十、顯性課程 VS 隱形課程
顯性課程:以直接、明顯的方式呈現,主要特征之一是有計劃性,最典型的為課程表里的課程。
隱性課程:形成學生的非正式學習的各個要素,如學校的物質環境、風氣、制度、人際關系等。
十一、舊三中心VS新三中心
舊三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提出者為赫爾巴特。
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提出者為杜威。
以上就是關于四川小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對比記憶教育基礎易混淆點的全部內容,考生想獲取更多關于四川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四川教師資格考試、四川普通話證、四川教師資格認定、四川教師招聘以及四川教師資格證試題資料等相關內容,敬請關注我們四川教師資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