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骨折
- 時間:
- 2018-12-21 14:33:46
- 作者:
- 陳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1.常見骨折
因外傷破壞了骨的完整性,稱為骨折,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種。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不破裂,與外界不相通;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破裂,與外界相通。幼兒常發生以下幾種情況的骨折:重物打擊,可能導致骨折;手被彈簧門擠壓,可能導致骨折;伸手玩弄電扇,可能因扭轉而發生骨折;車擠壓、跌倒等也都可能造成骨折。
2.骨折的癥狀
(1)劇烈疼痛,特別是活動傷肢或按壓骨折的部位時,疼痛更明顯。
(2)骨折的肢體失去正常功能,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上臂骨折不能抬高。
(3)骨折的部位出現變形。
小兒骨骼的成分和成人相比較,有機物相對比無機物多,所以小兒的骨骼韌性強、硬度小,容易發生變形,一旦發生骨折,還可能出現折而不斷的現象,稱為“青枝骨折”,傷肢還可以做動作,因此小兒骨折容易被忽略,如不及時送醫院治療,傷肢將出現畸形,影響肢體的正常功能。所以,小兒一旦發生肢體傷害,應及時送醫院檢查是否發生了骨折。
3.急救方法
(1)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輕易移動傷者。如果輕易移動,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休克和血管、神經損傷,甚至由閉合性骨折變為開放性骨折,加重傷勢。
(2)止血。幼兒發生骨折后,觀察幼兒全身狀況,如果是開放性骨折并伴有大出血,先要在傷口處覆蓋敷料,包扎止血。再處理骨折。
(3)處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斷骨不再刺傷周圍組織,限制受傷肢體的活動,使骨折不再加重,這種急救方法叫“固定”。
①四肢骨折:幼兒四肢骨折后,觀察骨折處是否有皮膚破損及斷骨暴露,如果有斷骨暴露在外,不要強行還原回去,可蓋上干凈紗布,簡單固定,迅速送醫院進一步治療;
如果骨折處沒有上述情況,應立即用夾板固定。夾板一般選用薄木板,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木棒、硬紙板、竹片等代替,甚至還可將傷肢固定于健肢。固定時,給傷肢墊上棉花或布,夾板的長度應超過傷處的上下兩個關節,用繃帶把傷肢的上下兩個關節都固定住,露出幼兒手指或腳趾。以便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松緊以手指和腳趾尖不出現蒼白、發涼、青紫為度;
②頸椎骨折:將患兒平放,頭部墊高,為避免震動,可在頭部兩側放上沙袋或硬枕頭,使頭部固定。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