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備考之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 時間:
- 2018-12-21 15:26:12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要介紹的就是考試的高頻考點之一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部分高頻知識點。本次主要結合單選形式進行介紹。
皮亞杰瑞士的著名心理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初創立了“發生認識論”,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認知發展觀。
首先,關于皮亞杰的第一個考點,單選形式的識記考點,例:( )在20世紀60年代初創立了“發生認識論”。
其次,皮亞杰考察重點內容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他的建構主義發展觀;二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一、建構主義發展觀
皮亞杰認為,人的知識來源于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嬰兒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于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
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做圖式。而人類所有的心理反應歸根到底都是適應,適應的本質在于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適應分為同化和順應。
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
順應是指當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
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個體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認知結構,實現認知發展。
這部分知識單選考察形式為識記類,例:( )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
針對識記類單選題,各位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反復識記,提高做題準確率,爭取逢考必對,將這類基礎題拿下。
識記類內容四點:一是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二是圖式的定義;三是同化含義;四是順應含義。這四點皆會出現單選題。
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并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這段內容包含兩個考點。認知發展是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故單選挖空為兩方面,一是“不變順序相繼出現”、二是“四個階段”。考察時可能直接出題,識記類;也可能作為選項,問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在感知運動階段,認知活動主要是通過探索感知覺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一些低級的行為圖式,以此來適應外部環境和進一步探索外界環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們探索周圍世界的主要手段。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逐漸獲得了客體永恒性。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恒性。
針對這一階段,主要是識記類,單選考察集中在以下幾點:
A、通過探索感知覺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
B、低級的行為圖式
C、獲得了客體永恒性
D、認知事物的順序是從認知自己的身體到探究外界事物的
整體出現為感知運動階段的特點判斷表述是否正確形式考察,所以各位考生需要識記考點,辨別選項表述是否正確
(2)前運算階段(2-7歲)
進入前運算階段,兒童開始能運用言語或較為抽象的符號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物。但這一階段的兒童還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他們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謂的“泛靈論”。
這一階段兒童在思維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點,認為別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樣,以為世界是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圍繞著他轉。自我中心主義在兒童的言語中也存在。即使沒有一個人聽,年齡小的兒童也高興地描述著他正在做什么。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兒童獨處的時候,甚至更多的發生在兒童群體中,每個兒童都熱情地說著,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真實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談,皮亞杰稱之為集體的獨白。
本階段的兒童的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獲得物體守恒的概念。
本階段的考點集中在:
A、“泛靈論”也稱為萬物有靈輪,這一時期的兒童認為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故相信小草是有生命的,當我們踩踏草坪時,小草是疼的。——單選形式,多為事例形式考察。
B、自我中心:兒童在考慮事物的時候只考慮主觀感受,不考慮客觀事物。皮亞杰用三山實驗證明了兒童的自我中心特點。——單選事例形式考察
其次,本階段兒童會產生三種語言:重復、獨白、集體獨白。
——單選考察獨白:兒童在這時期可以自己與自己進行過家家游戲,也就是象征性游戲,以物代物以人代人,脫離實際物體,思維也將停止。
C、思維不可逆:即兒童思考問題只能單線思考,無法全面思考,頭腦內也無法進行逆轉式思維——經典例題:TOM有個哥哥叫JIM,詢問TOM是否有兄弟時,能說出哥哥是JIM,但是當問到JIM是否用兄弟時,TOM卻回答不上來。說明TOM思維屬于不可逆階段。——事例形式單選考察。
D、尚未具有守恒概念:皮亞杰利用量杯實驗證明了本階段兒童還不了解守恒概念,做出判斷只能利用一個維度或者標準。——單選考察:實驗、事例的理解。
這部分知識屬于高頻中的高頻考點,故需要各位考生在識記基礎之上理解深層含義,建議多做事例形式的真題進行知識點的鞏固。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出現了顯著的認知發展。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他們沒有形成概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都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物體或場景相聯系,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此皮亞杰認為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應多做事實性或技能性的訓練。
此外,本階段兒童已經能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規則,不敢改變。隨著分類和排序的獲得,兒童獲得了思維的可逆性。他們的思維開始逐漸地去集中化,能夠學會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進行一些逆向或互換的邏輯推理。去集中化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成熟的最大特征。
本階段也屬于高頻中的高頻考,考點集中在以下幾點:
A、獲得質量守恒概念: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單選集中在質量守恒,會與前運算階段出現交叉選項,例“媽媽給哥哥和弟弟準備了一樣多的果汁,分別放在兩個容器中,一個容器矮胖、一個容器高瘦,結果弟弟吵著要多的,問弟弟哪個多,弟弟說高瘦的容器中果汁多,哥哥卻說是一樣多的,請問弟弟與哥哥分別屬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的哪一階段?”——弟弟屬于前運算階段,哥哥屬于具體運算階段
其次,考察邏輯運算。邏輯運算最早出現在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主要是抽象邏輯思維為主。
B、已經能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規則。本時期主要玩規則性游戲,如警察抓小偷,但是刻板遵守規則,只有警察可以抓小偷。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16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這種能力一直持續到成年時期。本階段中個體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從多種維度對抽象的性質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采用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階段也屬于高頻中的高頻考,考點集中在以下幾點:
A、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個體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從多種維度對抽象的性質進行思維,這時主要開始應用抽象邏輯思維;
B、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系;
C、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
這是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知識部分相關客觀題考察內容與方式,現在結合常見的考題,我們將這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鞏固。例如:
1.如果一個學生在回答“A比B高,B比C高,哪個更高”時可以輕松回答出來,表明其思維處于( )水平。
A前運算階段 B感知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介紹 D形式運算階段
1.【答案】D。解析: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本階段中個體推理能力提高,能從多種維度對抽象的性質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采用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學生回答“A比B高,B比C高,哪個更高”時可以輕松回答出來,因此,選擇D。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在( )。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2.【答案】C。解析:題干中考查教育心理學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內容。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以一個不變得順序從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以及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發展而來,所以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
羅·赫里克曾說過:“你想有所作為嗎?那么堅定地走下去吧!后退只會使你意志衰退。”
在此,祝廣大考生備考順利,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考試。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