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內涵
- 時間:
- 2018-12-21 16:00:21
- 作者:
- 章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如今中小學教育核心已從應試教育改為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則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特征的教育。當代有位教育專家這樣嘆息中國的教育:要想使中國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前程,現在中國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幫助學校把他們的考分在提高一些,而是保護好自己孩子的天賦別再受學校的侵害吧!所以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只是提高學生成績。
那么怎樣做到素質教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解讀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發展教育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這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故此知識點做單選題備考,并不是很重要。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我們強調的是“一種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因此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那么在材料中我們就要從正反兩個角度來看,正面:①老師對待學生無偏見②老師關注到所有學生③老師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凡是做到這三條的老師說明遵循了素質教育中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反面:①學校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②老師對優生與差生區別對待。凡是材料中出現以上兩種現象的說明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那么在材料中我們也是要從正反兩個角度來評價老師的行為,正面:①材料中突出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②課程均衡配置③和諧發展的;反面:①老師唯分數論②分主科副科并且偏向主科的。材料中凡是出現以上現象的都屬于促進全面發展教育這一方面。
4.“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立足于人的個性的教育。人與人之間在基本素質大體相同的基礎上,每個人由于先天稟賦、環境影響、接受教育的內化過程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存在多樣的個性,我們把人的個性看做是人性在個體上的反應,是共性與差異性的統一。因此,教育在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以外,也應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表里的關系。同樣從材料的正反兩個角度看待問題,正面:①老師發展學生的特長②因材施教;反面:①忽視學生差異扼殺學生的獨特性。凡是材料中體現以上行為的都可以從是否促進學生個性的角度答題。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教育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新人,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對知識經濟向人才培養提出挑戰的回應。那么在材料中,我們也是從兩個方面來看,正面: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②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性;反面:①扼殺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
結合常見的考題,我們將這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鞏固。例如:
1.進入初三以后,班主任石老師把每周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用于補數學,中考時該班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石老師做法( )。
A.正確,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
B.正確,是提高班級名譽的有效途徑
C.錯誤,不利于學生公平競爭
D.錯誤,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1.【答案】D。解析:“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題干中班主任石老師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用于補數學,只看重學生的主科忽視了副科的發展,違背了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故選D。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