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桂枝香·金陵懷古》教學設計
- 時間:
- 2020-08-31 14:57:25
- 作者:
- 周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導讀】要參加2020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學段的考生,面試這一關你們有好好準備嗎?今天四川教資網就為大家帶來一篇四川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桂枝香·金陵懷古》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此詞通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轉折,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嘆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郁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名篇。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沉郁悲壯的詩風。
2.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詩歌重點語句。
3.感受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吊古諷今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作者導入:教師引導學生對作者進行回顧,識記生平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王安石,一起欣賞名作《桂枝香·金陵懷古》。(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1.根據課前預習,大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播放音頻。
2.學生談感受。(明確:雄壯、豪放、有氣勢,有對景物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感喟。)
(三)深入研讀
多媒體出示背景:這首詞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罷相之后,退居金陵時所寫。當時,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實在繁華的背后卻是隱藏著種種的危機。這首詞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1.指名讀詞的上片,學生思考:詞的上片主要寫什么?
明確:寫景,作者登高遠眺所看到的景色,長江(橙江似練)、翠峰、船只(征帆去悼)、殘陽、酒旗(酒家)、彩舟、星河(長江)、白鷺,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秀麗的山河圖。(板書:秀麗山河圖)
2.緊接上一問:作者登高遠眺的時間和環境怎樣?
明確:晚秋(深秋時節)、天氣蕭索。
3.學生齊讀上片思考:在如此的美景中,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明確:隱隱有著冷落、蕭條的感覺。
4.小組討論:(1)下片以念往昔總起,首先作者為我們列舉了一個典故:陳后主在敵國大將已攻到宮門之外的時候還在后宮與與寵妃們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然而陳后主不過是一個典型例子,歷史上的因荒淫而亡國者又何止陳后主一人。這種“悲恨相繼”的亡國悲劇連續發生的原因是什么?(板書:抒情)
明確:貪戀女色、不理國事。窮奢極欲、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作法才造成了國破家殘,敗亡相續的后果。
(2)那后世之人仍然沒有吸取前車之鑒呢?在詩中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5.教師朗讀全詞,學生思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明確: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對歷史空空的感嘆,而是要從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歷史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板書:感嘆歷史 渴望改革)
(四)拓展延伸
教師與學生一同概括本詞的語言特點。
明確:首先,這首詞寫景奇偉壯麗,氣象開闊,顯示出作者本人胸襟寬廣,高瞻遠矚。其次,立意新穎,表現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第三,結構上講究起承轉合,層次井然。第四,詩中多用典故,貼切自然。
(五)小結作業
小結: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作業:比較閱讀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詞,在教學中從詩人和創作背景入手,對詩歌進行整體的分析,從景與情的關系對詩歌進行了解讀,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在首位。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盡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相關文章推薦】上文就是關于四川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桂枝香·金陵懷古》教學設計的相關內容簡介,了解更多四川教師資格面試,敬請關注四川教師資格網http://www.tcmnx.com/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